现在Android同质化越发严重,手机厂商找一个差异化的卖点不太容易,可折叠曲面屏手机无疑是未来几年内手机的一大卖点。
索尼CEO平井一夫2012年4月上任以来已经采取了一些复兴计划,但却未能收到成效。因此,他和他的副手们现在开始考虑更多选择,包括将亏损的电视业务和手机业务对外出售或组建合资公司。
即使三星推出Galaxy S6也无法掀起波澜,Galaxy系列已经全面被iPhone 6压制。三星Galaxy曾经超越iPhone的杀手锏-大屏幕目前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。
曲面屏已经成为未来手机、智能电视形态变化的一种趋势,从去年开始,三星的Galaxy Edge、LG G Flex2都是曲面屏手机的代表,此前,小米5的外形将抄袭三星Galaxy Edge手机,也将采用曲面屏手机技术。无意中也显示了曲面屏的未来趋势性。
2014年国产千元机“你争我夺”的一幕幕似乎还在眼前,而2015年新一轮的“大战”已悄然拉开大幕。在刚过去的10多天里,又有一些新的国产千元机进入大家视野,而且更多厂家也是蓄势待发。
如今的小米就是一个伪手机公司了,雷军在小米集团的外壳下塞满了各种想得到或想不到的投资,但小米会因不断变胖而变强吗?还是相反削弱了爆品的优势?
【流媒体网】摘要:美国移动通信运营商AT&T宣布,将推出数据流量当月不清零的政策。中国网民听到了这则消息,可以说喜(qing)怒(he)参(yi)半(kan)。喜的是,美帝的运营商称得上“业界良心”;怒的是,自己的流量套餐用不完的话只能含泪告别。
上周,美国移动通信运营商AT&T宣布,将推出数据流量当月不清零的政策。AT&T针对“移动分享增值”计划的用户,可以将上个月没用完的数据流量,自动滚入到下个月,运营商不再收取额外费用。
中国网民听到了这则消息,可以说喜(qing)怒(he)参(yi)半(kan)。喜的是,美帝的运营商称得上“业界良心”;怒的是,自己的流量套餐用不完的话只能含泪告别。
《中国青年报》曾做过一项调查,97.1%的受访者认为手机套餐流量月底清零不合理。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意见被无视?为何国内运营商要把套餐流量清零?
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理(jie)由(kou):
流量清零乃国际惯例
自己花钱买的流量,为什么超出的流量要交费,没用完的流量则清零?
每当有消费者如此质疑时,一个常见的挡箭牌就来了——国际惯例。之前媒体曾报道,英国、澳大利亚、美国等多数国家都实行的是流量月底清零政策。不过最近,这种政策却有了松动。
除了AT&T,美国第四大移动运营商T-Mobile去年12月推出了一个名为“数据存储”(Data Stash)的新政策,该政策也允许用户数据不清零,剩余流量滚入下月。
美国的运营商都开始不清零流量了,那么国内运营商敢接轨吗?
一次性套餐恕不退还
一种看法认为,既然你买的是当月的套餐,相当于跟运营商达成了合同。即选择流量套餐时,就已经承认下月流量可清零。就跟月票、年卡一样,你不能因为使用次数少而要求退款。
一个更形象的比喻是,作为租客你租了一套房,本月在外出差了5天,这个月没有住满,那么下个月你能要求房东白住5天吗?
或者另一种说法是,你在肯德基买了一个套餐,可以把汉堡吃了,把薯条退回吗?
买的不是流量,是服务?
用户认为,花钱买了套餐,流量就属于自己。因为消费者用货币支付购买之后,流量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就是消费者的。
不过还有另一种看法。手机上网光有流量还不行,也得用运营商的通信信道。所以,购买手机流量,就可以理解为是买了通过通信信道的权益,属于服务而非所有权。
打个比方,手机上网流量的使用类似于坐公交车,买的是享受坐车服务的权益。但无论是公交车还是道路,并不属于消费者。
防止风险 保持利润
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手机上网流量给运营商带来的收入占比很大。设计可预期的套餐,可以防止运营的重大波动,能防止成本上涨和服务不可控带来的风险。
而且作为上市企业,其目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。如果企业选择了流量可以继续保留到下个月的话,那么公司的利润将会减少上亿元,这是股东最大化的公司所不愿意的,尽管这样对消费者有利。说白了还是利益所致。
虽然国内运营商尚未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,不过也有类似流量季包和半年包的套餐,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流量下个月不清零的效果。
随着不少国际运营商政策的改变,以及消费者对此的强烈诉求,流量不清零用不了多久或可实现。那么问题来了,移动、联通、电信,哪个运营商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?
目前是一个“黄金时代”。由于还没有公司成为事实上的霸主,因此这些公司都有机会设定自己的标杆。不过,由于苹果Apple Watch即将发售,留给它们的时间已经不多。
O2O,这个中国人自己发明的英文单词,在2014年的创投市场从头火到尾。创业者往自己身上狂贴O2O标签;投资者放出大话,称非O2O项目不投。于是,美甲、家政、车后市场,后来甚至是按摩,理发都出来O2O。一想象那O出来的场景,直让人瞠目结舌,一身冷汗。
在中国市场上,传统的手机企业也不可能推行免费手机策略,因为这些手机厂家只是在靠卖手机赚钱,而到了2015年,随着互联网大佬们发力智能手机,免费手机的出现成为必然。
一个品牌下面有不同系列产品并不奇怪,但高层对同一个品牌形成两个心里定位,却值得注意。
真正的未来,是那些今天看起来完全不可能的事。只有先知才能完整地看到未来。
在Apple Watch发布会之前,业界已有诸如Galaxy Gear、G Watch、Moto 360和Gear Live等多款智能腕带产品面世,尽管这些新品给业界带来不少惊讶,但人们似乎更加期待苹果的表现。
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从来没有像2014年这么活跃,尤其是受4G移动电话用户快速增长和流量套餐资费持续下降等影响,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继续加快增长。这的确是个利好,移动互联网新元年的到来,将给中国终端厂商创造新的机遇。
运动健康依然是2015年穿戴式主流应用,不过各厂商在产品差异化竞争方面也做了诸多努力,有人追求极致外观体验,有人开发细分应用市场,也有人从应用入手开发出了不一样的穿戴式设备。
北京升级5G计划,2027年全域覆盖5G-A,推动工业、车联网等深度应…
是自行消化关税成本,还是将其转嫁给消费者?…
运 营 商: 工业和信息化部 | 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| 央视国际 | 国际广播电台 | 上海文广 | 百视通 | 上海电信 | 广东电信 | 江西电信 | 未来电视
合作媒体: 中国信息产业网 | 凤凰网科技 | 腾讯科技 | 新浪科技 | IT168-网络通信频道 | 搜狐IT | 欢视网 | 网易科技 | hc360慧聪网广电 | 通信产业网 | 移动Labs | 和讯IT | 飞象网 | 中广互联 | 赛迪IT资讯 | 比特互联网 | 运营与增值 | 中国投影网 | 网络通信中国 | CTI论坛 | 凤凰网宽频 | 融合网 | 数字电视中文网 | 媒介匣 | 高清范 | 奇珀市场 | 当贝市场
合作伙伴: 国际互联网协会 | 格视智库 | ChinaVenture投资中国 | 诺达咨询| 移动通信网 | 自由的天空公益助学 | 艺外 | 电视之家 | 勾正数据 | 4K花园